特朗普在苏格兰对记者说,要求普京在10天或12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,否则美国将采取新的制裁措施。这些新制裁主要针对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,以此向俄罗斯施压。特朗普的这一做法再次将中印两国纳入其围堵俄罗斯的战略对象。
特朗普宣布从8月1日起,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5%的关税,并暗示若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和军事装备,将面临额外“罚款”或制裁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中美经贸谈判后警告中国,如果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,将面临最高达500%的“报复性关税”风险。此外,美国官员还表示,是否延长原定于8月12日到期的“关税休战”最终由特朗普决定,不排除将关税飙升到三位数。
特朗普的举措背后动机明确:削弱中印对俄罗斯能源和军备市场的依赖,以切断俄罗斯战争经济的资金流;通过能源迫使中印在中美经贸谈判中让步或承诺市场开放;通过对印度实施高额关税,将其从中国+1供应链替代国候选中排除,强化美国在全球制造体系中的主导地位。
分析人士认为,特朗普对俄油买家施加100%的关税是一种“政治气焰”,一旦真正执行,将引发全球油价飙升,激化通胀压力,影响美国国内经济稳定。但这种威慑政策短期内足以制造战略压力。
印度在美国的压力下,国营炼油商已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。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进口国,也是俄罗斯海运原油的最大买家。特朗普的二级关税和“罚款”起了作用,印度开始妥协。印度暂停采购俄油的原因包括折扣缩小、经济利益减少,以及美国制裁威胁的即时效应。私营企业相对抗压能力较弱,而国际与国内政治环境也促使印度政府做出妥协。
相比之下,中国面对美国的严厉警告,外交与市场回应迅速且坚决。中国外交部强调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,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撼动中国的能源采购决策。中国目前每日进口俄罗斯原油约200万桶,已经形成独立、安全、稳定的供应链体系。中国通过拓展出口市场、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减弱外部依赖,不惧怕美国的施压。中俄还在日本海举行联合军演并开展太平洋联合巡航,展示中国在推进自身国家利益与战略独立方面的决心。
中印两国处理方式不同,印度选择暂停国营炼厂采购俄罗斯原油,以避免卷入贸易制裁的深水区。但这可能造成长期战略牺牲,能源进口成本上升,替代来源不稳定。中国则展现出一种“压力不值一提”的战略自信,结合外交表态与军事行动,将压力转化为政治自主展示与战略诚意表达。特朗普试图压制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企图,在印度身上赢得短期服从,在中国身上却被转化为一次战略反击的契机。
昆明配资最快的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